5月25日,深圳市智信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信精密)在创业板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注册稿)。
据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智信精密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99亿元、4.91亿元、5.4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17.06%;净利润分别约为0.82亿元、0.95亿元、0.8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31%,成长性良好。
据了解,智信精密以机器视觉及工业软件开发为核心,主要从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线体及夹治具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相关技术服务,并为客户实现生产智能化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智信精密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行业,同时积极向新能源和医疗等领域拓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持续的研发创新,智信精密拥有行业优秀的机器视觉、精密运动控制、通用软件平台等技术,并将其应用于精密检测、精密组装和整线自动化领域,解决了客户的核心诉求。
从主营业务来看,报告期内,智信精密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0.77%、48.90%和45.47%;各期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96亿元、4.87亿元、5.42亿元,2020-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00%。
报告期内,智信精密主营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9.17%、99.14%和99.06%。据智信精密披露,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和公司产品的技术优势,公司业务规模增幅较高,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逐年下降。
其中,2022年,智信精密的主营业务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线体、夹治具、改造及技术服务分别实现收入约为1.56亿元、1.57亿元、0.42亿元、1.87亿元。
从营收构成来看,智信精密的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苹果产业链。智信精密既直接与苹果公司签订订单,也与其EMS厂商签订订单。
报告期内,智信精密向苹果公司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68%、25.73%和10.05%,最终用于苹果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7.60%、97.78%和96.57%。智信精密存在对苹果产业链的重大依赖风险。
近年来,受中国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降低中美贸易摩擦可能产生的影响,苹果公司将部分产能向印度、越南等地转移。
对此,智信精密表示,产业链的大量转移是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短期内其他国家和地区尚不具备完全的承接能力,产业链重新洗牌的可能性较小。此外,公司已经在印度、越南等海外地区进行了业务布局,可以减少苹果产业链转移的风险。
除此之外,智信精密也积极拓展新能源等非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客户和新产品。
从智信精密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新旧产业融合情况来看,智信精密自主研发使用的通用软件平台,开拓性地集成了机器视觉、运动控制、通讯传输、统计分析、人机交互、数据安全、多任务并行、日志管理和逻辑控制等功能模块,采用可视化编程,缩短了设备开发周期,降低了设备开发难度 与门槛。
此外,智信精密自主研发并使用3D测量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行业内多个难题。诸如,智信精密的3D拼接技术可将多个3D点云数据通过标定块进行拼接,可实现多轴联动、空间插补实时调整,解决了行业内3D相机视野局限、激光单次扫描盲区等多个问题,为工业测量、定位真正装上了“眼睛,能够实 现更高速、高精度的测量。
同时,智信精密依托于单机设备的技术优势和客户积累,致力于向自动化线体延伸,先后推出了手机全自动智能分类包装线、显示模组全自动组装线、电池泄漏自动测试线等多种自动化线体。其中,报告期内,智信精密为显示模组全自动组装线、手机全自动智能分类包装线和无线充电测试自动上下料线体等产品的唯一供应商。
2023 年 1-3 月,智信精密实现营业收入3.19亿元,同比下降49.35%。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
第一,2022年智信精密对用于智能手表的电池泄漏自动测试线进行了软件的升级和优化,使得2022年发货的电池泄漏自动测试线于当年顺利验收;此外,终端客户于2022年新推出的智能手机,相比上一代产品在显示屏组装和检测工艺的变动较小,智信精密于2022年执行的显示模组全自动组装线的改造订单,大部分于2022年验收和确认收入,如上两类产品2023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相比上年同期下降 3362.12万元。
第二,智信精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战略性选择规模相对较大且批量化供应的手机方向优质订单,其他应用领域的订单有所减少。
虽然2023Q1营收遭遇下滑,但对于2023年的营收,智信精密持乐观态度,其预测2023年度营业收入约为6.28亿元,较2022年度增长14.75%,保持持续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