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正在逐渐消失,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以自动化为代表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同时受到工业4.0冲击,及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在背景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潜力正逐渐释放。
2015年中国市场新增工业机器人7.5万台,同比增长达到31.6%,中国市场占全球比重达到28.4%。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预计,2016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继续快速增长,增速超过30%,出货量达9.5万台。
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机器人企业也纷纷摩拳擦掌,开启了向风口进军的步伐。为了厘清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脉络,把握市场走向,帮助企业投资决策,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在实地走访大量机器人企业、充分挖掘行业信息的前景下,编制了《2016年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研究报告(第四版)》。
本报告对全球及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发展特点、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情况、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各应用领域市场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系统整理了重点企业调研数据、跟踪企业的发展动向,并前瞻性地分析了未来几年(2015-2020年)行业发展前景,对企业提出了发展建议。为企业、投资者、证券公司以及希望投资机器人产业的人士,提供最具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
版权说明:
本报告版权归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所有,仅供被授权企业公司内部使用,不得扩散给任何第三方使用。
报告售价:3.0万元/份(中文)、8000美元/份(英文)
联系 人:罗先生 ht.luo@gaogong123.com
联系方式:0755-26981898-704
目录
第一部分 全球篇
第一章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情况
第一节 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
第三节 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
第四节 国外工业机器人对中国的经验启示
第二章 主要国家及地区工业机器人市场分析
第一节 日本
第二节 德国
第三节 瑞士
第四节 美国
第五节 韩国
第六节 其他
第二部分 中国篇
第三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背景
第一节 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背景
第二节 国内政策规划及影响
第三节 国内技术水平及趋势
第四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格局
第一节 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市场规模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主要品牌市场份额
第三节 主要机器人企业产品及出货量
第四节 工业机器人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五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竞争格局
第一节 核心零部件领域
一、精密减速器
(一)市场规模
(二)技术水平
(三)国产化情况
(四)优势企业分析
二、控制器
(一)市场规模
(二)技术水平
(三)国产化情况
(四)优势企业分析
三、伺服系统
(一)市场规模
(二)技术水平
(三)国产化情况
(四)优势企业分析
第二节 本体
一、市场规模
二、技术水平
三、国产化情况
四、优势企业分析
第三节 系统集成
一、市场规模
二、技术水平
三、国产化情况
四、优势企业分析
第六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结构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汽车领域
第三节 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3C领域
第四节 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食品、医药领域
第五节 工业机器人应用情况——其他领域
第三部分 企业篇
第七章 各应用领域优势企业
第一节 焊接机器人企业
第二节 喷涂机器人企业
第三节 搬运机器人企业
第四节 码垛机器人企业
第五节 装配机器人企业
第六节 其他机器人企业
第八章 国际企业在华业务布局
第一节 ABB在华业务布局
第二节 发那科在华业务布局
第三节 安川在华业务布局
第四节 库卡在华业务布局
第五节 柯马在华业务布局
第六节 川崎在华业务布局
第七节 OTC在华业务布局
第八节 哈默纳科在华业务布局
第九节 那智不二越在华业务布局
第十节 纳博特斯克在华业务布局
第九章 国内工业机器人重点企业分析
第一节 沈阳新松机器人
一、企业经营情况
二、机器人业务布局
三、企业竞争实力评价
四、机器人产业战略规划
第二节 广州数控
一、企业经营情况
二、机器人业务布局
三、企业竞争实力评价
四、机器人产业战略规划
第三节 安徽埃夫特
第四节 南京埃斯顿
第五节 东莞启帆
第六节 上海沃迪
第七节 配天集团
第八节 武汉华中数控
第九节 上海新时达
第十节 深圳众为兴
第四部分 前景篇
第十章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及建议
第一节 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趋势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节 行业政策制定思路及未来规划
第四节 工业机器人行业风险及规避
第五节 工业机器人企业发展建议
附录一:机器人行业相关概念
附录二:工业机器人产业链